计算机可靠性--挖掘之九
计算机可靠性概述 计算机系统的可靠性是指从它运行开始(t=0)到某时刻t这段时间内能正常运行的概率,用R(t)表示。所谓的失效率是指单位时间内失效的元件数和元件总数的比例,用c表示,当c为常数时,可靠性和失效率的关系为: ln(R(t))=-ct Note:没有数学公式编辑器可用,对上面的公式两边同时取e的指数化简就是我想写的,汗流满面! 两次故障之间系统能正常工作的时间的平均值称为平均无故障时间(MTBF),即 MTBF=1/c 通常用平均修复时间(MTRF)来表示计算机的可维修性,即计算机的维修效率,指从故障发生到计算机修复平均所需时间。计算机的可用性是指计算机的使用效率,它以系统在执行任务的任一时刻正常工作的概率A来表示,即: A=MTBF/(MTBF+MTRF) 计算机的RAS是指用可靠性R,可用性A和可维修性S这三个指标衡量一个计算机系统。 计算机可靠性模型 常见的计算机可靠性数学模型由以下三种:串联系统,并联系统和N模冗余系统。 这里特别说以下N模冗余系统。N模冗余系统由N个相同的子系统和一个表决器组成,表决器把N个子系统中占多数相同结果的输出作为系统的输出。 提高计算机可靠性一般采用如下两个措施: 1.提高元器件质量 2.发展容错技术 计算机系统的性能评价 1.性能评测的常用方法 a:时钟频率。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机器速度。一般来讲,主频越高,速度越快。 b:指令执行速度。执行加法指令的速度。 c:等效指令速度法。等效指令法是计算各种指令在程序中所占的比例和执行时间,这个成单位时间指令的执行速度 d:数据处理速率法。与每条指令和每个操作数的平均数以及每条指令的平均运算速度有关。 e:核心程序法。针对CPU 2.基准测试程序 基准程序法是目前被用户一致承认的测试性能较好的方法。 a:整数测试程序。为了测试编译器及CPU处理整数指令和控制功能的有效性,人为的选择一些“典型指令”综合起来形成的测试程序。 b:浮点测试程序。 c:SPEC基准程序。 d:TPC基准程序。商业范围内的 计算机性能评价只做了解即可。可以通过借鉴它来完成一些类似系统的指标评价。 (编辑:上海站长网) 【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络,其相关言论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若无意侵犯到您的权利,请及时与联系站长删除相关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