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 会员中心 | 我要投稿 上海站长网 (https://www.021zz.com.cn/)- 应用安全、建站、数据安全、媒体智能、运维!
当前位置: 首页 > 站长资讯 > 动态 > 正文

天眼新知携手AI时代,智能硬件未来已是一片光明

发布时间:2023-06-30 10:01:21 所属栏目:动态 来源:网络
导读:   英伟达的市值已破万亿美元,苹果发布头显VisionPro让整个科技圈火爆,这恐怕将是2023年中最具杀伤力的两大科技趋势,而且两件大事都与“硬件”有关。



  正当英伟达一&l
  英伟达的市值已破万亿美元,苹果发布头显VisionPro让整个科技圈火爆,这恐怕将是2023年中最具杀伤力的两大科技趋势,而且两件大事都与“硬件”有关。
 
  正当英伟达一“U”难求之际,黄仁勋的老乡“苏妈”,苏姿丰(AMD CEO),抛出一系列重磅产品,包括直接对标英伟达超芯GH200的旗舰产品MI300。
 
  在ChatGPT作为人工智能“万亿产业”中软件侧的代表,引爆全球之后,AI芯片、可穿戴设备等智能硬件也同样会是AI大玩家的必争之地。
 
  一、智能硬件:让设备更“智能”
 
  智能硬件是继智能手机之后的一个科技概念,通过软硬件结合的方式,对传统设备进行改造,进而让其拥有智能化的功能。智能化之后,硬件具备连接的能力,实现互联网服务的加载,形成“云+端”的典型架构,具备了大数据等附加价值。
 
  智能硬件通过与人们的日常活动产生联系,运用最新的软硬件技术,改变普通设备的外观,实现与人类即时交互,拓展各种服务功能,更加灵巧、智能、安全,让人们可以轻松高效的掌握当下的局势,从而实现实时控制、交互及管理的要求,这是智能硬件发展的根本诉求。
 
  面对当今的数智时代,伴随着5G网络技术的发展与成熟,人们可直接通过移动终端控制外部环境,实现智能家居、智能可穿戴设备以及XR等智能硬件产品的再升级。
 
  二、市场规模:保持快速增长
 
  我国智能硬件市场规模保持较快增长。根据赛迪数据,2018年,中国智能硬件市场规模为3834.2亿元,预计到2022年,市场规模将达到9300亿元,2018-2022年GAGR为24.8%。
 
  从产品结构看,随着智能穿戴设备在健康检测等场景的普及,以及消费者认可程度的提升,智能穿戴设备市场份额进一步上升。对比2019年,2021年智能穿戴设备市场规模达到1728.6亿元,市场份额由19.2%提升至20.8%,2019-2025年GAGR为12.4%。
 
  三、产业结构:从AI芯片到智能手表 应有尽有
 
  智能硬件产业链上游是基础软硬件提供商,主要提供芯片、传感器等元器件、通信/视觉模组等中间件以及AI算法等基础技术;中游是类型丰富的智能硬件终端企业,随着行业分工的日益深化,智能硬件企业又逐步分化为品牌商、方案商、制造商等;产业链下游则是各种各样的行业应用场景和下游渠道、终端客户等。
 
  1.上游:智能芯片 算力的必争之地
 
  现在人工智能暴起新一波,海量参数导致大算力需求,据预测, Open AI的算力需求每3.5个月翻一倍,每年近10倍。。AI大模型的算力水平显著供不应求,高壁垒AI芯片显著受益。
 
  广义而言,AI芯片指的是专门用于处理人工智能应用中大量计算任务的模块,除了以GPU、FPGA、ASIC为代表的AI加速芯片,还有比较前沿性的研究,例如:类脑芯片、可重构通用AI芯片等。狭义的AI芯片指的是针对人工智能算法做了特殊加速设计的芯片。“无芯片不AI”,以AI芯片为载体实现的算力是人工智能发展水平的重要衡量标准,发展更注重超速运算能力的AI芯片成为推动人工智能产业爆发的关键核心要素之一,其快速发展对人工智能技术的进步和行业应用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
 
  全球人工智能芯片市场高速增长。由IDC预计,到2025年人工智能芯片市场规模将达726亿美元。人工智能芯片搭载率(attach rate)将持续增高,目前每台人工智能服务器上普遍多配置2个GPU,未来18个月,GPU、ASIC和FPGA的搭载率均会上升。
 
  2.中游:终端企业“各显神通”
 
  智能硬件产品的种类繁多、应用领域广泛,不同应用领域的产业发展成熟度不同。在此背景下,不同智能硬件企业专注于不同的行业领域,部分企业在某一特定的细分市场占据了较高的市场份额,但就智能硬件行业总体而言,尚未形成具有行业垄断性的企业。
 
  从全球范围来看,智能硬件作为近年的发展热点,行业整体规模持续增长,企业数量也持续攀升。随着产业分工的日益细化,智能硬件企业逐步分化为品牌商、工程技术方案商、电子制造服务商等,定位更加明确。
 
  知名品牌商以Meta、苹果、谷歌、三星、华为、小米等企业为代表,通过大力发展品牌投入、生态打造、前沿技术研发等附加值较高的领域,参与全球竞争,占据了智能硬件产业链重要环节。工程技术方案商如重庆蓝岸等技术服务型企业,聚焦于产业链、创新链的关键技术环节,通过高效应用行业前沿技术,开展关键技术的参考设计、开展产品研发和客户需求定制,持续推动行业智能硬件创新,帮助品牌商实现产品所想即所得。知名电子制造服务商以Flex、富士康等企业为代表,拥有先进的生产制造体系和庞大的全球产能布局,具备大规模、高效率、高品质生产制造智能硬件产品的能力。
 
  3.下游:智能穿戴设备 争夺普通用户的重要领域
 
  通用人工智能的爆发(AGI),让智能硬件本就无限“光明”的前景增添了更多的确定性。从钢铁侠里的“Jarvis”,到星际穿越中的“Tars”,再到流浪地球里的“MOSS”,可见人们对于虚拟助手的渴望早已达到极点。
 
  作为AGI最贴近C端消费市场的赛道,智能穿戴设备也必将成为未来巨头下场乱斗最激烈的行业。近期,阿里巴巴天猫精灵的一款智能眼镜正测试升级大模型交互系统,也可用于耳机、头盔等穿戴设备中。另外,华米也宣布其新款Amazfit Falcon运动智能手表将上线ChatGPT表盘。
 
  (1)智能手表
 
  随着人们对健康意识的提高以及生活方式的改变,智能手表逐渐成为人们生活的必需品。
 
  智能手表的应用场景非常广泛。除了日常使用外,还可用于多种场景,例如运动跟踪、健康管理、旅游出行、社交娱乐等。运动跟踪功能使用户可以实时监测心率、步数、卡路里和运动距离等数据,帮助用户了解自己的运动状态,为健康保驾护航。同时,智能手表还可以提供导航、预订餐厅、预订机票等便捷服务,极大地方便了用户生活。
 
  随着智能手表在运动、健康等领域的深入拓展,越来越多的科技公司加入其中,腕上设备与医疗设备的边界也在被逐步打破,实时的数据监测也为主动健康管理服务提供了更多可能性。
 
  2(2)XR/VR
 
  根据Counterpoint的报告,2022年中国XR头显的出货量超过110万台。其中,VR仍然是XR市场的主导,2022年占总出货量的95%以上。目前在国内市场,排名第一的品牌是Pico,市场占有率达到了43%;其次是大朋VR,市场占有率为36%;爱奇艺、HTC和NOLO的市场份额分别为9%、5%和2%。
 
  而IDC《中国AR/VR头显市场季度追踪报告》显示,2023年第一季度,中国AR/VR市场出货17.3万台,同比下降37.6%。其中AR市场出货2.2万台,同比增长35.7%,VR市场出货15万台(Tethered VR出货4万台,Standalone VR出货11万台),同比下降42.2%。对于一季度出货整体下降的主要原因,IDC称:“是受到头部厂商降本增效策略、非刚需消费电子产品需求端持续乏力、无新品上市刺激等因素影响。”
 
  XR被行业普遍认为可以取代智能手机成为下一代移动平台。大众可以通过AR/VR/MR等多模态终端入口,随时随地享受数字经济和社会的服务。同时近期随着ChatGPT热度不断提升,人工智能、XR领域也不断受到广泛关注。
 
  值得关注的是,除了个人用户,XR技术正加速赋能千行百业,新技术、新场景、新模式、新业态层出不穷。工业制造领域,XR技术成为新一代生产力工具,大量应用在研发设计、生产优化、设备运维、产品测试、技能培训、跨国跨地域协同等环节,呈现出虚实融合的智能制造新形态。在这个过程中,企业需要不断创新,才能适应市场变化,实现自身发展。
 
 

(编辑:上海站长网)

【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络,其相关言论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若无意侵犯到您的权利,请及时与联系站长删除相关内容!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