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 会员中心 | 我要投稿 上海站长网 (https://www.021zz.com.cn/)- 应用安全、建站、数据安全、媒体智能、运维!
当前位置: 首页 > 站长资讯 > 外闻 > 正文

理论预测的恶魔粒子首次登场,可助揭示超导体工作原理

发布时间:2023-08-11 10:30:46 所属栏目:外闻 来源:互联网
导读:   经过长达67年的理论预判,美国及日本的研究人员终于首次在一个名为"魔鬼"的粒子的痕迹中检测到了钌酸锶元素的存在。这项重大突破或许可以阐明一些物质何以成为超级导体,同时也为科学家
  经过长达67年的理论预判,美国及日本的研究人员终于首次在一个名为"魔鬼"的粒子的痕迹中检测到了钌酸锶元素的存在。这项重大突破或许可以阐明一些物质何以成为超级导体,同时也为科学家们提供了进一步探索新型超级金属原材料的契机。
 
  该粒子是一种等离子体激元,产生于名为等离子体的带电粒子。当电子从原子中自由“漂浮”出来时,就会形成等离子体。等离子体激光是等离子体内的集体振动,其行为就像一个粒子,这种“准粒子”在金属反射和吸收光等方面发挥关键作用。
 
  1956年,美国物理学家大卫·派因斯首次提出了一种由两种不同能量的等离子体以不同频率振荡产生的等离子体激光,称其为“独特的电子运动”或“恶魔”,并预测它将具有多种特性:对光不可见、电中性、行为表现类似声音等。这些特征有助揭示超导性,以及金属纳米颗粒与如何光相互作用。
 
  在最新研究中,伊利诺伊大学厄巴纳-香槟分校彼得·阿巴蒙特领导的团队,首次在钌酸锶这一超导晶体内发现了“恶魔”。为做到这一点,他们将电子从晶体上弹开, 通过精密的能量计量获取及失去能量的次数,再基于这点细微的能值改变来推算晶体内 “魔鬼” 的运动状态,最终得到的结果与帕尼斯的推断十分接近匹配。
 
  阿巴蒙特表示,“恶魔”也应该存在于其他许多金属材料中,只需要这种金属拥有两组以不同频率振动的不同能量的电子,而包括高温超导体氢化镧在内的很多材料都拥有这些特征。
 
  这种“恶魔”粒子或许也能解释超导性是如何产生的。获得诺贝尔奖的BCS理论(以三位发现者名字的首字母命名)是解释常规超导体超导性的微观理论,其认为电子可配对并在零电阻情况下四处移动,这些成对电子可通过声音准粒子“声子”相互作用。但也有人认为,它们能通过“恶魔”粒子相互作用。阿巴蒙特表示,最新研究可能暗示了情况确实如此。他说:“这项研究的结果表明,我们的理论模型并不能解释所有这些现象。”他补充说,他希望能找到一种方法来解释这些问题。

(编辑:上海站长网)

【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络,其相关言论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若无意侵犯到您的权利,请及时与联系站长删除相关内容!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