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北方到底是否缺水”引发争议,这到底是怎样一个问题?
为了进一步加强说服力,文章还从政府的行为倒推水资源的现实状况。它说,如果缺水,北京就不会每年使用超过 10 亿立方米浇灌公园绿地,中央政府也不会敢于宣布建设雄安新区。雄安获得了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的支持,并从黄河引水补充白洋淀。 但是 Parton 并没有被说服。在 5 月 29 日发表的“对反驳的反驳”中,他承认法尔肯马克指数确实有其局限性,但即便将需求差异纳入考量,华北的人均水资源占有量也还是低于发达国家太多——京津冀地区人口是英法意三国的两倍,但是水资源却只有英国的 10%。他同时批评 Rogers 团队的文章过分强调饮用水(potable water),但是饮用水仅占所有水资源中的 14%,因此即便中国人用水比发达国家居民更少,也不会省出太多来。真正的用水大户农业、工业和发电,才是问题的关键。 虽然 Parton 在自己的文章中也提到了污染给水资源造成的减损,但是他并不同意 Rogers 团队反驳文章中“中国的水资源问题很大程度上是由广泛的水污染造成的”的说法,因为根据中国官方数据,只有 8.3% 监测水域是因为过分污染而无法使用。因此即便治理成功,也不会增加太多的水资源。但他并没有提“2014 年中国 61.5% 的地下水属于 IV 类和 V 类污染”的问题,这看起来可是很多水。一种解释可能是,地下水污染非常难以治理,甚至不可逆,因此无需讨论。 与 Rogers 团队的说法相左,他所引用的来自北京市水务局的说法,只不过是地下水位下降速度已经减缓,而水位回升还要等到 2025 年。对于 Rogers 对北京和雄安的强调,Parton 认为,北京和雄安因为其特殊地位,都不能代表华北。 远水是否解得了近渴?双方最核心的分歧,还是围绕着南水北调工程和一张“全国水网”解决中国缺水状况的潜力。 Parton 认为,在地形复杂、幅员辽阔的中国谈论全国水网,过分“愚公移山”。戏剧性的是,他还找出了 Rogers 在 2015 年与上述“中国南水北调工程的技术政治”团队中的 4 名成员联合发表的一篇论文,其中写道:“由南水北调工程现有路线所转移的水量必须减小,工程的进一步扩展计划必须搁置。随着其局限性变得清晰,南水北调工程很可能成为中国用大工程解决水问题的最大的失败。”《好奇心日报》看到论文摘要中还写着:“更好的本地水管理,而不是横跨国境的抽水,才是满足不断增加的用水需求的正确方式。” 为什么 30 个月前的质疑,到现在就乐观了?Parton 提出了新的问题。 实际上,对南水北调的争议一直存在,质疑的声音甚至来自政府高层。 2014 年,原住建部副部长仇保兴博士发表在《给水排水》期刊上的论文《我国城市水安全现状与对策》指出,诸如引黄济青、引汉济渭、南水北调等“外调水”的模式已陷入困境,造成调出地生态破坏,而且调来水与流入地水因为成分差异,出现自来水管道内水垢析出的问题,相当难以治理。治理水污染、恢复水生态、提高用水效率才是保障水安全的正确思路。 2015 年,一项中美英四所大学的联合研究,据说是首次全面分析了中国 2007 年以前的以水利工程形式实现的“物理调水”,和以耗水产品的贸易实现的“虚拟调水”,发现无论是“物理”还是“虚拟”,都没有在缓解受水地水压力中扮演主要角色,却加重了输出地的水压力。而关于未来,该研究测算发现,到 2030 年,南水北调输出地湖北的水压力指数将从“中等”转为“严重”,而另一个输出地江苏原本就处于“极端”水平的水压力,将进一步加重。“极端水压力”的含义是,该省年度用水量已经大于其年度淡水更新量,因而水资源存量将不断降低。研究团队的结论是,为了缓解水压力,中国应该将注意力放在加强用水需求管理,提升用水效率,而不是继续改变水的供给。 2009 年,中国科学院院士、水文水资源学家、中国科学院水问题联合研究中心主任刘昌明在接受《科学时报》采访时,对南水北调也有个乐观的预期。他说:“尽管目前北京市每年仍然靠超采 3~4 亿立方米的地下水来稳定水需求,到 2014 年南水北调中线的水到来以后这一问题将会解决。” 但 2014 年的时候,情况还是出现了变化。他在这年再次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根据 2011 年对汉江水源区水量情况的调查,2000 年至 2010 年的十年间水量减少了 71.8 亿立方米,让南水北调中线一期工程原先设计的 95 亿调水量,“可能会出现一些紧张的情况”。 除了调水还能做什么?刘昌明院士在 2009 年回答记者“我国水资源未来能否支持经济、社会持续发展的需求?”的问题时,他表示自己很乐观。 乐观的一个理由,与他对什么是“水资源”的理解有关。通常对水资源的理解是地表水与地下水之和,但是刘昌明认为还应该关注雨水,中国全年降水量,是全国用水量的十几倍。如果能把雨水充分转化为地下水,那水资源基础就大大增加了。 同时他认为,中国节水潜力仍然巨大,农业可以省出 30%,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可以从 60% 提高到 80%,通过杜绝浪费、管道渗漏和回收处理废污水,城市生活用水还可以节水 1/2 到 1/3。 Parton 承认中国政府近年来为了缓解水资源短缺所做的各种制度建设的正面意义。无论是“三条红线”、“水十条”、 《环境保护法》、河长制和湖长制,还是“海绵城市”和废水回收利用。只不过这些也都还不够。 他认为,中国必须为了应对他所说的“水危机”而开展经济转型。用 2 月他为英国《金融时报》撰写的一篇文章的话说,要转型为一种“骆驼经济”。 (编辑:上海站长网) 【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络,其相关言论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若无意侵犯到您的权利,请及时与联系站长删除相关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