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 会员中心 | 我要投稿 上海站长网 (https://www.021zz.com.cn/)- 科技、建站、经验、云计算、5G、大数据,站长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综合聚焦 > 编程要点 > 资讯 > 正文

“中国北方到底是否缺水”引发争议,这到底是怎样一个问题?

发布时间:2018-07-01 04:47:38 所属栏目:资讯 来源:好奇心日报
导读:副标题#e# 原标题:“中国北方到底是否缺水”引发争议,这到底是怎样一个问题? 用水压力的确存在。而“水危机”则需要从多个角度审视——无论定义是什么,它都不是指“无水可用才叫危机”。 5 月份,在探讨中国环境问题的 NGO “中外对话”的网站上,发生了

Parton 认为还有一个问题是,中国的水价实在是太便宜了。这是提高用水效率的主要障碍,2011 年时中国水价不到世界平均水平的四分之一,同时单位产值的用水量数倍于发达国家平均水平。但是,由于这个问题牵涉到失业和通胀,涉及社会稳定,所以政府长期没有作出调整。

说了很多年的“中国水危机”

关于中国“水危机”的讨论,在此前曾多次出现。一些标志性文本的问世,无疑贡献于相关论述的形成。

早在 1999 年,资深环保工作者马军就出版了《中国水危机》一书,指出中国一味试图以水利工程治水,却忽视流域生态保护,50 年来 8 万座大坝建成,同时大片的森林却消失了,这造成中国水旱灾频仍。如果西北、华北不改变当前大量消耗水资源的生产生活方式,即便是当时热议的从雅鲁藏布江、怒江、澜沧江、长江向黄河调水也无济于事。马军当时就提出,变工程治水为生态治水,是解决中国水资源问题的唯一出路。2004 年,这本书被译为英文出版。

“中国北方到底是否缺水”引发争议,这到底是怎样一个问题?

马军《中国水危机》的英文版封面

2005 年,当时的水利部长汪恕诚就曾告诉记者,“中国面临的挑战就是要珍惜每一滴水,否则就是灭亡。”这句话后来被外国媒体在谈及“中国水危机”时广泛引用,此番Charlie Parton 的报告中也以这句话开篇。

2009 年初,世界银行在北京发布了报告《解决中国的水稀缺:关于水资源管理若干问题的建议》,指出中国“年人均水资源拥有量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四分之一,是世界上人均拥有量最低的国家之一”,而北方地区的水资源短缺人均拥有量更是只有 757 立方米,是世界平均水平的 1/11,低于“短缺”阈值(1000 立方米)。报告援引世行另一份报告的数据:中国“水危机导致的经济损失已约占中国 GDP 的 2.3%。”

2010 年,世界银行旗下的“2030 水资源小组”(2030 Water Resources Group)的一份报告预测:中国在 2030 年将面临 1990 亿立方米的用水短缺。短缺部分,占那一年中国全部用水需求量 8180 亿立方米的 24.3%。这在当时《中国日报》的报道中,也被称作“水危机”。

2012 年,美国政府发布的一份关于安全风险报告曾预测,中国到 2030 年将因为缺水而出现大规模的粮食短缺,因而构成一项地区安全风险。

还有为数众多的英文媒体报道、评论,都曾使用“中国水危机”的表述。

但是,“危机”并不是一个客观的科学概念,它取决于人们的主观认知和态度,和对困境的容忍和适应能力。

刘昌明院士在 2009 年接受前述《科学时报》 的采访时,将中国广泛的水污染,以及地下水超采和与之伴随的地面沉降和湿地消失,都看作复数的“水危机”。谈论危机,并不需要等到水不够用了。

在中外对话的网站上,在 Parton 和 Rogers 团队的交锋之后,6 月 6 日,总部设在华盛顿的智库世界资源研究所(World Resources Institute)研究员王姣也参与了讨论。她的文章《水压力:看待中国水危机的另一视角》并未没有进入有关 “有没有水危机?”的辩论,而从数据上看待中国地区间的水压力变化。

不同于法尔肯马克指数用一个“人均”数据笼统地描述一个国家或省份的水资源量,王姣的研究采用更丰富翔实的数据,呈现出水压力在空间上更复杂、真实的分布状况。

她对比了 2001、2010 和 2015 年三年的中国不同流域水压力的数据,发现 2010~2015 年间,中国高水压力地区面积还是在增加,但是增加速度要低于 2001~2010 年。同时,这五年间,水压力加剧的地区的总面积仅为前 10 年的 35%。

如果这种“加剧速度减缓”的回答还是给人一种喜忧参半的感觉,那么下面这个更像个好消息:2010~2015 年间,水压力得到缓和地区的总面积是 2001~2010 年总面积的 10 倍。

但是地区间的反差还是十分强烈。这后 5 年与它前 10 年相比,黄河上游和长江上游地区的水资源压力有所减轻,而黄河下游地区的水资源压力还是加剧了。此外,华北平原在这 15 年中始终处于极高水压力下,虽然农业灌溉用水不断下降,但是工业用水持续上升。

但是从全国而言,王姣仍然认为这些年来的变化是积极的,表明国务院 2012 年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三条红线”以来的一系列管理措施初见成效。这所谓的“三条红线”,分别对 2030 年时全国的用水总量、用水效率和污染物控制划出了底线。

值得一提的是,2015 年,世界资源研究所的另一个研究团队还发布过一份 2040 年全球水压力最大国家的排名,其中前 33 名主要是中东、中亚、北非国家,没有中国。但是报告同时指出,届时中国和美国、印度一起,都将面临持久的高水压力。

题图 Petar Petkovski on Unsplash、Ezra Comeau-Jeffrey on Unsplash

“中国北方到底是否缺水”引发争议,这到底是怎样一个问题?

“我们家应该发达的”,一个家庭 30 年来的财富和机会 | 深圳和它的 40 年②

“中国北方到底是否缺水”引发争议,这到底是怎样一个问题?

美团终于要上市,一轮轮的巨额互联网投资是如何影响了消费、工作乃至资本本身?

“中国北方到底是否缺水”引发争议,这到底是怎样一个问题?

为什么是蛇口,为什么是从这里开始?|深圳和它的 40 年①

“中国北方到底是否缺水”引发争议,这到底是怎样一个问题?

- 关注好奇心研究所,与有气质的你共勉高尚趣味 -

(编辑:上海站长网)

【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络,其相关言论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若无意侵犯到您的权利,请及时与联系站长删除相关内容!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