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 会员中心 | 我要投稿 上海站长网 (https://www.021zz.com.cn/)- 科技、建站、经验、云计算、5G、大数据,站长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综合聚焦 > 编程要点 > 资讯 > 正文

糖精、反式脂肪酸……健康饮食的潮流最后为什么往往被证明是错的?

发布时间:2018-07-01 04:34:56 所属栏目:资讯 来源:好奇心日报
导读:副标题#e# 原标题:糖精、反式脂肪酸……健康饮食的潮流最后为什么往往被证明是错的? 每当营养学的进展照亮一片地,食品公司马上推出“绝对健康”的食物,消费者跟着一拥而上。所有人都相信:“绝对健康”的东西多吃无害。 吃什么健康?你有前所未有的丰富

2014 年一个美国小学的校长下了一条规定:从午餐中剔除果汁,口渴多喝水吧。剑桥大学医学研究委员会的 Susan Jebb 告诉《星期日泰晤士报》:“甜果汁和完整的水果不一样,前者的含糖量几乎和汽水一样多,没什么营养价值。”

纤维素成了营养学的新宠,一开始是回去吃蔬菜、水果。但食品加工业很快按照“什么健康加什么”的经验跟进。膳食纤维冲泡饮、膳食纤维饼干、膳食纤维轻口味水……开始出现在市面上。

今年三月份可口可乐中国推出的雪碧纤维+——其纤维指的是“抗性糊精”,这种水溶性膳食纤维能让人产生饱腹感——还找来迪丽热巴代言,拍了好几支“迪丽热巴的轻盈小秘密”广告片,把“雪碧”和健康、减肥概念联系起来,在线上视频和线下便利店不断洗脑受众:“雪碧纤维+ 含有丰富膳食纤维”。

糖精、反式脂肪酸……健康饮食的潮流最后为什么往往被证明是错的?

雪碧纤维+ 广告

不过以“吸脂”为噱头的抗性糊精其实早就被广泛用于冰淇淋、奶粉和酸奶等食品作为增稠剂,一个人也不可能靠摄取汽水中的单一营养素变得“轻盈”。

那些营养科学里还有待商榷的研究结果以及未能解决的研究限制,在食品公司每年数十亿的营销宣传下,被简化成一句:“对你更好的食物。”但这和当年宣传维生素解决一切又有什么区别呢?

将概念变成食物送进胃里的最终还是食品公司

每一次一种食物或饮食方法的大规模流行,都伴随着食品公司的增长。

通用磨坊 2008 年推出麦片品牌 Rice Chex 的无麸质版本,此举立刻为通用磨坊圈了一批粉。光是 2012 财年第一季度,Rice Chex 的销量就上涨了 29%。

素食潮流除了使更多素食食谱、素食餐厅出现,连标注“素食主义”(vegetarian)或者“严格素食主义”(vegan)标签的巧克力和糖果占比也从 2009 年的 1% 增加到 2013 年的 9%。2016 年年底,素食产品的市场已经增至 41. 26 亿美元。

2013 年可口可乐推出使用甜菊糖的 Coca-Cola Life,还将瓶身还换成了绿色,试图让人联想到“自然”。产品反响还不错。IRI 的数据显示,推出一年后 Coca-Cola Life 的销售额达到 2890 万英镑(约 2.48 亿人民币),是大多数新产品第一年销量的四倍多。

小众一点的、依附着生酮饮食而走红的防弹咖啡,在淘宝上销量最高的一款来自野兽生活,其最新的第四代产品推出三天内就卖出约 4 万瓶。

每当营养学的进展照亮一片地,食品公司就蜂拥而至,拿出“绝对健康的”食物,来诱惑消费者。

食品公司这么做有它的原因:这是一个巨头垄断的工业。

根据咨询公司 A.T. Kearney 发布的数据,2016 年美国食品饮料销售额高达 4950 亿美元,而包括雀巢、麦当劳、卡夫亨氏、通用磨坊、可口可乐、好时等 25 家在内的大型食品饮料公司,占据 63% 的市场份额。

雀巢旗下有超过 2000 个品牌,覆盖品类包括咖啡和茶、巧克力和糖果、瓶装饮用水、乳制品和冰淇淋、营养保健产品等等。

可口可乐在 200 个国家推出 160 种饮料品牌,相当于全球 48% 饮料市场占有率,同样从汽水、运动饮料、乳制品,一直拓展到果汁、茶和咖啡。

巧克力生产商好时在全球范围内销售 80 多个巧克力及糖果品牌,去年营收 75.15 亿美元,盈利 7.8 亿美元,同比增长 8.7%。

糖精、反式脂肪酸……健康饮食的潮流最后为什么往往被证明是错的?

少数巨头垄断食品业。一家公司旗下覆盖几百到几千个品牌。(图片来源:journal)

对这些平均超过一百岁的品牌而言,每一个产品的推出都会进到世界几千个点贩售。而健康是人人都愿意买单的好理由。

规模不是坏事,人类大体脱离饥饿靠的就是食品工业化——大规模牲畜养殖场以及肉品加工厂降低高蛋白产品的成本。价格低廉的快餐和超市如雨后春笋冒出。从农场到餐桌的链条中,冷藏冷冻保鲜、化工防腐剂、无菌包装处理等加工技术一个个出现,帮助这些大公司喂饱了大半个地球。

但规模也让它们成为一个高度在意成本的行业,营养学尚未发现有价值的东西,很快就会被拿掉。曾经的饱和脂肪、植物纤维都是如此。

而被营养学潮流宣称有效的东西会立刻加上,并与健康画上等号。

历史总是在重复。 一个又一个教训在前,但食品工业依然健壮,只要把营养素和有负罪感的加工食品相结合,一再推出新的“保证对健康有益”的“食物”,消费者就继续肆无忌惮享受工业化带来的美味和营养,信奉健康的东西多吃无害。

消费者在抵抗,然后迎上新的健康理论

多年的食品方向研究以及调查报道,加上 2009 年上映的纪录片《食品公司》(Food, Inc.)揭露了食品工业对健康的影响。

肥胖(和担心肥胖)引起的恐慌渗透了都市生活的方方面面。1998 年到 2009 年间,《纽约时报》提到“肥胖者”这个词的数量翻了 3 倍,“糖尿病”从 1970 年第一次提到,到现在翻了10 倍。“流行性肥胖” 2002 年第一次出现在《纽约时报》上,之后就不间断地反复出现。

饮食风潮发生了逆转。人们开始渴求配料表背后的更多信息,以及各种复杂的化学名词对人体带来的直接影响。

中产阶级消费者健康意识崛起,带动了有机、在地、小农的新一波浪潮。

(编辑:上海站长网)

【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络,其相关言论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若无意侵犯到您的权利,请及时与联系站长删除相关内容!

热点阅读